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飛躍-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8-1613:02:58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統(tǒng)一還表現在感性認識可以過渡和飛躍到理性認識。從感性認識飛躍到理性認識要依賴于一定的條件和方法。這些條件和方法是:(1)必須獲取豐富而真實的感性材料。這是實現飛躍的基本前提。這是對感性材料的要求。豐富,是從量上對感性材料的要求。一星半點,雞零狗碎的感性材料不足以上升為理性認識。真實,是從質上對感性材料的要求。道聽途說,捕風捉影的感性材料更不足以上升為理性認識。因此必須本著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進行調查研究和科學實驗以獲取豐富和真實的感性材料。要有優(yōu)質充足的原材料才能制出好產品。(2)必須運用理性思維及其正確方法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制作。這是實現飛躍的正確途徑。加工制作的一般方法就是毛澤東講的十六字方法: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更具體的思維方法是: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比較、分類、類比、統(tǒng)計、理想化、從抽象到具體、邏輯和歷史相統(tǒng)一等邏輯思維方法。不會運用這些方法而是要從感性認識上達于理性認識,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實驗和邏輯是認識科學發(fā)展的兩大基本因素。實驗提供材料,邏輯加工材料。西方科學近代以來飛速發(fā)展的重要原因就是實驗和邏輯兩大因素的結合。伽利略開重實驗之風氣,笛卡爾等人重邏輯;二者的結合推動了西方科學的飛速發(fā)展。我們強調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結合,實質上就是強調實驗和邏輯的結合。當然,在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飛躍中除了邏輯思維方法外,還有非邏輯思維方法,如想象、直覺、靈感等。

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2017公共基礎知識政治知識題: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2017公共基礎知識政治知識題: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發(fā)布時間:2017-07-0216:02:46一、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是主體對客體表面現象的反映。它包括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形式。(一)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個別方面的反映。它是感性認識從而也是整個認識過程的起始環(huán)節(jié)。比如你看到一個人覺得她頭發(fā)比較長,這個就是對這個人個別屬性的反映,屬于感覺。(二)知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反映。知覺是在感覺的基礎上形成的,人在大腦中把有關事物的各種屬性、各個方面的感覺信息、感覺材料加以整合,在意識中形成反映該事物各個方面特性的整體的感性形象,這就是知覺。知覺是比感覺高一級的反映形式。比如你覺得一個人頭發(fā)比較長,眼睛比較大,皮膚比較白,這就是對兩個及以上屬性的反映,就屬于知覺了。(三)表象:是人腦對過去的感覺和知覺的回憶,是曾經作用于感覺器官的那些客觀對象的形象的再現和重組。表象是感性認識的最高級形式。比如你在腦海里回憶某個人的形象,這就是屬于表象了。二、理性認識理性認識屬于認識的高級形式、高級階段,是人們關于事物的本質、全體和內部聯系的認識。它包括概念、判斷、推理三種形式。(一)概念:是客觀事物的一般屬性、內在本質在人的思維中的反映。概念是抽象的結果,但它的內容又是具體的,概念所抽象、概括出來的普遍、一般是包含著個別和特殊的全部豐富性的普遍、一般。概念是理性認識最基本的形式。(二)判斷:是對事物之間的聯系和關系的反映,是對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是否具有某種屬性的判明和斷定。(三)推理:是從事物的聯系或關系中由已知合乎邏輯地推出未知的反映形式。在考試中遇到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題目時,要注意加以區(qū)分,感性認識反映的是事物的具體特性、表面性和外部聯系,是沒有經過抽象思維的分析的;而理性認識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內在聯系和規(guī)律,是需要用抽象思維思考的。比如警察在辦案的過程中,前面收集現場資料的過程,都是不用動用抽象思維去分析的,只是簡單的,表面上的收集,屬于感性認識;而在收集足夠的資料的基礎形成了概念,進行判斷、推理的過程就是理性認識。三、例題1.過程理性認識的形式是()A.感覺、知覺、表象B.感覺、分析、綜合C.概念、判斷、推理D.識記、聯想、判斷2.下列認識分別屬于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是()①太陽東升西落②晝夜循環(huán)③某某同學長得很帥④某某同學是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⑤王明的教條主義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A.①③⑤是感性認識,②④⑥是理性認識B.①③是感性認識,②④⑤⑥是理性認識C.①②③是感性認識,④⑤⑥是理性認識D.③⑤是感性認識,①②④⑥是理性認識

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理性認識-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8-1613:02:341.理性認識的含義。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它是人們關于事物的本質、全體、內部聯系的認識。本質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不能通過感官直接把握到。2.理性認識的特征。理性認識的特征是間接性和抽象性。理性認識已經不是認識者直接面對對象了,人可以坐在房子里通過符號來理解對象。理性認識是人通過抽象思維對事物一般性本質的認識,已抽掉了事物的外部形象。3.理性認識的內容。理性認識的內容是事物的內在聯系,本質和規(guī)律。4.理性認識的形式。理性認識的主要形式是概念、判斷和推理。概念是客觀事物的一般屬性和內在本質在人的思維中的反映。判斷是對事物之間的聯系和關系的反映,是對事物是什么、是否有某種屬性的斷定。判斷把概念中潛存著的對立統(tǒng)一部分,如個別和一般、特殊和普遍,既區(qū)分開來又統(tǒng)一起來。推理是從事物的聯系或關系中由已知合乎邏輯地推出未知的反映形式。推理表現為判斷之間的聯系或關系。(三)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統(tǒng)一的認識過程中的兩個階段,它們是既相互區(qū)別,又相互聯系,辯證統(tǒng)一的。二者的聯系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有待于發(fā)展為理性認識。從認識發(fā)展的階段性上看,理性認識是認識過程中的高級階段,感性認識是低級階段。高級階段是建立在低級階段基礎上的,因而理性認識要建立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從理性認識的形成來看,理性認識是要通過對感性認識進行加工制作來形成,沒有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就沒有加工制作的材料,因而無法形成。從理性認識的內容來看,本質存在于現象之中,必須從現象中發(fā)現本質,感性認識所包含的現象中有本質存在,理性認識正是從感性認識中或者說透過感性認識而發(fā)現事物的本質的。因此,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離開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成了主觀自生的東西了。另一方面,感性認識有待于發(fā)展和深化為理性認識。從感性認識自身來看,它所認識的只是事物的表面現象,未深入到事物內部去,這種認識是膚淺的,因而有待于深化。從認識的任務來看,認識是為了揭示事物的本質,為了完成認識的任務,就必須使感性認識深化為理性認識。理性認識必須否定感性認識的直接性、表面性,提取抽象其中一般性本質性的東西,形成從個別到一般,從感性經驗到理性的飛躍。2.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滲透在認識的實踐過程中,既沒有純粹的感性認識,也沒有純粹的理性認識。首先,感性認識中滲透著理性認識。其表現是:人的理性的價值觀念、目的要求影響和制約著感知的方向;主體已有的理性知識影響和制約著感性認識的深度和水平。毛澤東說: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深刻地感覺它。(《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263頁)理解就是理性認識,它影響著感覺的深淺和水平。感性認識的結果要運用語詞,運用理性形式來表述。這就是感性認識中所滲透的理性認識。同樣,也沒有純粹的理性認識,理性認識中總是滲透著感性認識。其表現是:理性認識中包含著感性認識的內容;理性認識要以具有聲音和文字的語言、符號形式為手段。理性思維活動表現為一種語言、符號的操作過程。思考就是運用語言。人們在說、寫的過程中進行理性思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