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清代宮廷大戲的演出情況-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12-19 20:48:591. 簡述清代宮廷大戲的演出情況。清代宮廷演戲,與前朝不同,元明時演戲只在歡宴時以為娛樂佐酒。有清以來,演戲則用作朝廷典儀,并且慶祝之事不同,戲也不同,后漸成定制。宮廷演戲的制度大體分為 九九大慶 、 法宮雅會 、 月令應承 、 朔望應承 四類。以上是節(jié)日慶典必演之戲,至于平日的娛樂性演出,那更是舉不勝舉的。清代皇帝愛戲,是前朝統治者難以企及的。宮中演戲,很少用民間的劇本,多為一批御用文人依舊劇加以編撰的,其內容多為勸人為善,莫逾禮教之規(guī);為統治者歌功頌德,令世人對其俯首貼耳,總之是為 教化 服務的。此類宮廷大戲如:《勸善金科》、《昇平寶筏》、《鼎峙春秋》、《忠義璇圖》等。宮廷演劇,其主要的目的是滿足皇帝姬妃們的聲色之欲,所以其實施自然是第一流,其服裝行頭具來之蘇州編造署,大都用上好的綢緞,上好的絲線或平金,絢麗異常,非民間戲班所能有。演戲的舞臺,也是特意建造,設計科學,裝修豪華。清代宮廷演戲所用的聲腔,其始為昆腔,后為弋昆(京昆)。2. 簡述幾次花雅之爭的情況。在中國戲曲史上總共發(fā)生了三次花雅之爭,它們分別是:一、最早的昆腔同弋陽腔的沖突(在北京則為京腔,它當年也是列于 花部 之中的。)而北京在當時作為全國的戲曲中心之一(另一個是揚州),恰好反映了這種花雅之爭的局面。在當時,京腔在北京很有市場,號稱 六大名班,九門輪轉 ,昆曲則是另外一番景象。在起初,京腔收到了統治階級的壓制,但它在觀眾心目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卻無法消彌。于是,統治者便利用民眾對京腔的熱愛,命一批御用文人,改編、編制京腔的劇目,將有利于自己統治的細想加到里面去,在社會上公演,用京腔為自己的統治服務。同時,又將京腔帶進了宮廷,讓它同昆腔一起為自己服務。這樣,京腔漸漸脫去了質俗的外衣,披上了同昆曲一樣雅致的外套,京腔也成為了 雅部二、自京腔和昆腔經過較量而最終合二為一之后,戲曲舞臺上的花雅之爭自此變成了板腔體同曲牌體的角逐。在北京的戲曲舞臺上,兩者的代表分別為秦腔和昆弋。乾隆四十四年,四川金堂人魏長生帶領他的秦腔班子進京。魏長生獨創(chuàng)旦角踩橈和旦角梳水頭,給人耳目一新之感。他所擅劇目《滾樓》、《烤火》、《別妻》等,做工細膩,唱腔優(yōu)美,所以一出臺即受到了熱烈的歡迎。秦腔也因此在北京站住了腳。在秦腔的強大攻勢下,京腔也敗了下來。曾經名噪一時的京腔六大名班的大部分伶因無戲可演,生存無法,他們只能改唱秦腔或者加入秦腔班中擔任一些次要的角色以糊口。然而,清統治者是不會允許這種狀況出現的。乾隆四十七年,清政府頒令,強迫秦腔藝人加入昆弋班,否則解回原籍,魏長生也 奉禁入班 。但這并沒有削弱秦腔在北京勢力,觀眾對其喜好一如既往。乾隆五十年,政府再頒布政令,禁止秦腔班演戲。魏長生被迫南下揚州。北京城里的秦腔班也不得不轉移到京郊。嘉道年間,秦腔重入京師,魏長生也返回了京城舞臺,京城的梆子班又如火如荼了。由此可見,民眾好俗之心已成必然。三,乾隆五十五年,弘歷皇帝八十大壽,浙江鹽務大臣征集了安徽的三慶班入都祝壽,時稱徽班。此后三慶班便在京城扎下陳營,以徽腔徽調同秦腔一起與昆弋抗衡,花部的實力更為強大了。繼三慶班之后,又有四喜、啟秀、和春、春臺等徽班陸續(xù)進京。漸漸的徽班在京城的舞臺上唱了主角。所謂徽班,是指由安徽商人經營的戲班,其活動范圍在安徽、揚州一代。其所唱腔調以二黃為主,此外還有昆腔、弋腔、梆子、羅羅等腔調,可謂諸調雜陳。及至進入北京,有吸收了京腔、秦腔的腔調及劇目。這樣,徽班所蘊涵的內容就更為豐富了。觀眾也愛看徽班的戲,因為他熱鬧,里面什么腔調都有,什么劇目都有,能滿足不同觀眾的需求?;瞻囡L行一時,不光在北京,就連江淮一帶,甚至昆曲的老家蘇州,也都盛行起來亂彈來了。面對這中情況,清政府有開始頒布政令禁止。但是這些行政禁令卻收效甚微,徽、秦并沒有受到什么損害,反而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到嘉慶十五年,留春閣小史所著《聽春新詠》中,已將北京的伶工分為了 徽 西 兩部, 徽 即徽班, 西 即梆子腔。而對昆弋藝人卻沒有特別的提及。此時的徽班,已形成了所謂的 四大徽班 的局面,即三慶、四喜、春臺、和春。而以唱昆曲為主的 啟秀 和 霓翠 兩班,則相繼 報散 ,一部分伶工轉入了 四喜 班。這一切都說明了,昆曲,弋陽已不在具備統帥菊壇 的能力,現在是亂彈諸腔的天下。至此為止,花雅之爭也告以了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