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考試教育學知識:我國教育目的的精神實質-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2020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考試教育學知識:我國教育目的的精神實質發(fā)布時間:2020-03-04 14:32:28我國教育目的的精神實質(1)堅持社會主義性質堅持社會主義性質是我國教育目的的應有之意。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教育目的表述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如 有社會主義覺悟 、 又紅又專 、 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和社會主義事業(yè) 、 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 等。這些提法充分說明了我國教育目的的社會主義性質。(2) 培養(yǎng)勞動者 或 建設人才我國當代教育目的在表述上不斷地發(fā)生變化,但教育目的價值取向中培養(yǎng) 勞動者 或 社會主義建設人才 這一基本規(guī)定卻始終沒有變。(3)堅持全面發(fā)展受教育者的全面發(fā)展,從分類的角度看,包括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的發(fā)展;從分層的角度看,是一個多層次的發(fā)展所構成的立體結構。如根據人的現實生活所要處理的關系,可分三種關系:即與自然的關系、與社會的關系和與自我的關系。(4)培養(yǎng)獨立個性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獨立個性,就是要使受教育者的個性自由發(fā)展,增強受教育者的主體意識,形成受教育者的開拓精神、創(chuàng)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個人價值。(四)全面發(fā)展教育的構成

2020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考試教育學知識:孔子“學而優(yōu)則仕”的教育主張-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2020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考試教育學知識:孔子“學而優(yōu)則仕”的教育主張發(fā)布時間:2020-03-04 14:44:27評析孔子 學而優(yōu)則仕 的教育主張。答: 學而優(yōu)則仕 是孔子的學生子夏提出來的,但它在理論上集中地概括了孔子的教育目的。其基本含義是主張把官職與學習緊密聯系起來,有官職的人應該是受:過教育并繼續(xù)學習的人,受過教育的人應該得到一定的官職,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能治國安民的賢能之士。學而優(yōu)則仕 教育目的論的提出,在當時具有很大的進步意義:①反對不學而仕的世襲制,為平民開拓了從政的道路②把學優(yōu)與仕優(yōu)聯系起來,以學優(yōu)保證仕優(yōu),有利于推行賢人治邦,改良社會政治。但是,這一教育目的論對中國古代教育也產生了一些消極影響①過于突出教育的政治功能,忽視了教育的經濟功能,強化了中國 官本位 的傳統(tǒng)觀念②以名利為誘餌,使中國知識分子從一入學讀書始,就產生嚴重的功名意識,形成 兩耳不聞窗外事,二心只讀圣賢書 的傳統(tǒng)觀念。

2020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考試教育學知識:基督教對羅馬教育的影響-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2020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考試教育學知識:基督教對羅馬教育的影響發(fā)布時間:2020-03-04 14:35:19基督教的產生和傳播對羅馬教育產生了哪些影響?基督教產生于公元1世紀左右被羅馬帝國統(tǒng)治的巴勒斯坦。基督教的產生是當時的被征服人民在羅馬帝國的強大壓迫下,在宗教領域尋找安慰和解脫的一種手段。早期的基督教宣稱平等、博愛、患難與共、救世主,促使其在各地傳播開來。公元4世紀末,基督教被定為羅馬帝國國教?;浇痰漠a生和傳播對教育產生的影響集中體現在基督教教育上。早期的基督教學校主要有初級教義學校和高級教義學校。前者主要是對成人入教者進行一些教義、教規(guī)的教育;后者主要是對年輕的基督教學者提供深入研究基督教理論的教育。此外,教會也創(chuàng)辦了一些對兒童進行教育的學校,如堂區(qū)學校和唱歌學校等。

2020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考試教育學知識:外國古代東方國家的教育特點-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外國古代東方國家的教育包括哪些內容,其主要特點是什么?從世界教育發(fā)展史上看,古代東方國家的教育是人類有歷史記載以來最早的教育。(1)通常,蘇美爾和巴比倫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類正式教育的起點。蘇美爾文化教育是巴比倫文化教育的前身。蘇美爾時期,出現最早的學校與寺廟有關,由于學校用的教材是泥板書,故學校被稱為 泥板書舍 。巴比倫時期,寺廟學校分為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兩級。(2)古埃及的學校教育較為發(fā)達,學校種類主要有宮廷學校、僧侶學校(或寺廟學校)、職官學校和文士學校。古代埃及的學校主要為統(tǒng)治階級所獨占,一般平民不能問津,奴隸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同時,教育還輕視勞動。

(3)古代印度的教育:古印度形成了一套嚴格的種姓制度,即把人按高到低分為婆羅門(僧侶)、剎帝利(武士)、吠舍(平民)、首陀羅(奴隸)四個等級。B.C8世紀以后,印度出現一種辦在家庭中的婆羅門學校,通稱 古儒學校 ,教師稱為 古儒 。兒童入學后即遷入古儒家,學習年限為12年,主要內容為《吠陀》經。B.C 6世紀的印度教育,一般稱為 婆羅門教育 。教育的對象主要為婆羅門等高級種姓,以家庭教育為主,主要學習《吠陀》經。B.C5世紀左右的印度教育,一般稱為 佛教教育 。佛教反對種姓制度,主張 四姓平等 。佛教教育的主要場所是寺院,學習內容為佛教經典。佛教的寺院不僅是教育機構,也是學術機構。(4)古希伯來人的早期教育以家庭教育為主,教育以培養(yǎng)宗教信仰為目的。后期教育主要是學校教育,教育內容主要為《圣經》。宗教教育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