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文職人員招聘公共基礎寫作范文:教書為本 育人為真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對教育的看法在于:學校的目標始終應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的時候,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教書與育人自古以來便是渾然一體,不可分割。教師是學生的鏡子,學生是老師的影子。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學生人格形成的關鍵。鑒于此,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學習,而更多的是喚醒學生的內在靈魂。教育是教之以書,育人以禮。好的教育不應只是課本上星羅棋布的文字,還要把現(xiàn)實與理論寓于德育之中,融情于禮,注重喚醒學生的內心。知識是社會發(fā)展的車輪,而做人是立身于世之根本。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讀書人對社會建設有重要作用,倘若連道德修養(yǎng)低下,又以何服人,又如何實現(xiàn)仁以為己任呢!教育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是對心靈的喚醒,對靈性和德行的喚醒。我們應攻題為下,攻心為上。將品德教育融入知識教育之中。教育是寬以待人,仁愛育人。行知先生是以德育人的代表。在教育一位用磚頭砸同學的男生時,他沒有選擇破口大罵,而是對男孩正確行為予以肯定,并讓他自己意識到錯誤所在。這樣的方式比謾罵看似更溫和,卻有著遠大于其的效力,這會在男孩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男孩的仁愛就此在心中生根發(fā)芽。這樣的教育方式與授人與魚不如授人以漁有異曲同工之妙,教會孩子正確的做法不如讓他自己認識正確的做法,以愛育人,點燃了一個個孩子的夢想。教育是身先士卒,以身作則。著名教育家張伯苓為勸阻學生吸煙,在學生面前將自己的煙桿一刀兩斷,將煙草焚燒殆盡。要知道在過去煙桿子在過去對于這些老煙槍來說是救命毫毛也不為過,清代第一才子紀曉嵐更是煙不離手,但張伯苓明白,老師應成為學生的榜樣,上梁不正下梁歪,為師者應嚴于律己,寬于待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者也。教育仿佛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既為人師,則應為人師表,言傳身教,口頭上傳授,行動上以身作則,所以為師矣。所謂教育,教書育人形影不離,是孩童時代教師教會學生,叛逆時教師用仁愛引導學生,成長時教師身體力行鞭策學生,正所謂耐寂寞,苦心鉆研,一心一意育新人;守清貧,專心揣摩,千辛萬苦培英才,是他們才鑄就了我們的今天與未來。
2019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教育學歷史知識點44-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9-04-29 19:17:22第七單元 現(xiàn)代中國的科技、教育與文學藝術現(xiàn)代中國教育的發(fā)展一、人民教育的奠基1、1949年底,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決定 以老解放區(qū)新教育經驗為基礎,吸收舊教育有用經驗,借助蘇聯(lián)經驗 來建立人民教育事業(yè);成功地將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變?yōu)檠刂鐣髁x方向前進的新中國的人民教育。2、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制定新中國的教育方針,是人民教育面臨的首要問題。毛澤東提出: 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fā)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這就確定了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方針。3、在發(fā)展全日制學校教育的同時,建立起半工半讀的學校教育制度,學生可根據需要選擇全日制學習或半工半讀。4、結果: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學前教育、大中小學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規(guī)模,全日制、半工半讀、業(yè)余教育共同發(fā)展,培養(yǎng)了大批素質較高的勞動后備軍和德才兼?zhèn)涞慕ㄔO人才。二、動亂中的教育1、表現(xiàn):(1) 文化大革命 開始后,很多師生都被卷入 掃四舊 批走資派活動中,各地大中小學一度停課,教育戰(zhàn)線一片混亂。(2)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廢止。(3)70年代初,高等院校開始招收 工農兵學員 ,導致大學教育水平下降。2、結果: 文化大革命 使中國教育事業(yè)受到極大破壞,各行各業(yè)專門人才缺乏,整個民族文化素質大大下降,中國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拉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