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俄國及蘇聯(lián)的教育-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9-15 16:51:35(三) 俄國及蘇聯(lián)的教育(一)17 18世紀的俄國教育1.彼得一世的改革在彼得一世以前,俄國教育由東正教會操辦。彼得一世 1689 年親政后,為改變俄國落后面貌,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教育改革措施有:創(chuàng)建實科學校,主要有炮兵學校、數學和航海學校等,改善初等教育,在全國設立俄語學校;籌辦國家科學院等。彼得一世的教育改革改變了東正教會壟斷教育的局面,強調了教育的實科化傾向,擴大了教育普及面,向近代化邁出了一步。2.莫斯科大學的創(chuàng)建18世紀中葉,以羅蒙諾索夫為首的科學家創(chuàng)建了莫斯科大學,設法律、哲學和醫(yī)學三個系。它一直保持了俄國最高學府的地位,為俄國社會的近現(xiàn)代化輸送了大批人才。3.《國民學校章程》18 世紀下半葉,俄國政府成立了國民學校委員會,頒布了俄國第一個《俄羅斯帝國國民學校章程》,規(guī)定在縣城設2年制初級國民學校,在省城設5年制中心國民學校,這是俄國歷史上發(fā)布最早的有關國民教育制度的法令,奠定了近代俄國國民教育的基礎。(二)19世紀的俄國教育1.亞歷山大一世的改革1802年成立了國民教育部,1803年和1804年分別頒布實施了《國民教育暫行條例》和《大學附屬學校章程》。該章程規(guī)定:將全國分為 6 個學區(qū),每個學區(qū)設大學一所,培養(yǎng)國家官吏;建立和完善了全國上下銜接的學校系統(tǒng)。2.19世紀60年代的教育改革1861年,沙皇政府在決定自上而下地廢除農奴制的同時也進行了教育改革。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了一系列學制改革的法令,主要有《國民教育部女子學校章程》(1860),《俄羅斯帝國大學章程》(1863),《初等國民教育章程》(1864),《文科中學和中學預備學校章程》(1864)等,盡管教育很不徹底,但仍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3.19世紀70年代以后教育倒退以尼古拉二世為代表的沙皇政府采取了各種反對改革的措施:加強國家對教育的控制,保留貴族學校的特權,支持教會學校,堅持教學內容的古典主義方向等,使教育出現(xiàn)了倒退,呈現(xiàn)出明顯的等級性和宗教性。十月革命前的沙皇俄國學校制度表現(xiàn)出森嚴的等級性和明顯的宗教性,與西歐國家相比,俄國初等教育發(fā)展緩慢,整個俄國的國民文化水平非常低。(三)20世紀蘇聯(lián)教育的發(fā)展1.建國初期的教育改革(1917-1920)政權初創(chuàng)時期,蘇維埃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教育措施:(1)建立無產階級的教育領導機構,實行民主化、非宗教化的國民教育原則;(2)建立新的 統(tǒng)一勞動學校 制度;(3)改進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4)團結、教育和改造教師;(5)開展大規(guī)模的掃盲運動;同時,建立無產階級的教育領導機構,成立國家教育委員會作為全俄教育領導機構,實行民主化、非宗教化的國民教育原則,使這一時期的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初見成效。2.《統(tǒng)一勞動學校規(guī)程》1918 年,蘇俄教育委員會制定了《統(tǒng)一勞動學校規(guī)程》和《統(tǒng)一勞動學校宣言》,學校分兩級,第一級5年(8-13歲),第二級4年(14-17歲),統(tǒng)一原則表現(xiàn)為兩級學校相互銜接,勞動原則表現(xiàn)為學校進行勞動技術教育,所有兒童都要參加體力勞動;評價:《統(tǒng)一勞動學校規(guī)程》強調勞動在學校生活中的地位,不正確的解釋教師的作用,過高的估計了勞動在學校生活中的地位,盡管有許多問題,但畢竟是蘇聯(lián)教育史上第一個重要的教育立法,反映了蘇聯(lián)前期教育改革的成績。3.20世紀20年代的學制調整和教學改革實驗(1) 綜合課教學大綱1923 年公布新的單元教學大綱,也稱作綜合課教學大綱,即打破學科界限,把每個學年的各科教材,按照生活中所遇到的重要事情一單元一單元的組織教學,其中心是勞動,目的是為了加強教育與教學、理論與實踐的聯(lián)系,提出建立一種各階層居民都能入學的統(tǒng)一勞動學校,以完成普通教育的任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但它打破了學科界限,忽視了科學知識本身的邏輯系統(tǒng),導致教學質量下降。(2) 勞動教學法1923年在實施綜合教學大綱的同時,蘇聯(lián)學校也改變了教學方法,開始采用 勞動教學法 即在自然環(huán)境中,在勞動和其他活動中進行教學,主張打破教科書,廣泛推行工作手冊,活頁課本等。在教學組織形式上,主張取消班級授課制而代之以分組實驗室制,即道爾頓制和設計教學法。4.蘇聯(lián)30年代教育的調整、鞏固和發(fā)展(1930-1941)1931 年,聯(lián)共布中央公布《關于小學和中學的決定》成為整頓蘇聯(lián)普通教育工作的總的指導性文件,該決定指出,普通教育要使學生具有足夠的讀寫算的能力,授予學生各種科學基礎知識;要求學校嚴格規(guī)定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進行各科教學。要求以智育為中心,片面追求升學率。

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同步輔導基礎訓練7-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12-21 20:53:10同步輔導基礎訓練一、單項選擇題1.我國義務教育的教學計劃應當具備的三個基本特征是( . )A.強制性、普遍性、基礎性 B.免費性、強制性、普遍性C.普遍性、基礎性、自愿性 D.免費性、自愿性、強制性2.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直接依據是( )。A.教學計劃 B.教學大綱 C.課程目標 D.教學目標3.地方課程屬于( )。A.一級課程 B.二級課程 C.三級課程 D.四級課程4.我國現(xiàn)行憲法規(guī)定: 國家培養(yǎng)育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fā)展。 這是我國學校的( )。A.教育方針 B.培養(yǎng)目標 C.教學目標 D.教育目的5.課程文件的三個層次不包括( )。A.教學計劃 B.教學大綱 C.教科書 D.課程目標6.教學大綱一般由說明部分和( )構成。7.課業(yè)及進程是指( )。A.課程 B.課程表 C.教程 D.學年8.教師教學和學生獲得知識的基本材料是( )。A.講義 B.教科書 C.參考書 D.活動指導書9. 初步掌握鍛煉身體的基礎知識和正確方法,養(yǎng)成講究衛(wèi)生的習慣,具有健康的體魄。 屬于( )階段的培養(yǎng)目標。A.小學 B.初中 C.高中 D.大學10.特定階段的學校課程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是( )。A.課程目標 B.培養(yǎng)目標 C.教學目標 D.教育目的二、多項選擇題1.學生的學習特點有哪些特性? ( )A.獨特性 B.發(fā)展性 C.靈活性 D.穩(wěn)定性 E.被動性2.泰勒的 課程原理 可概括為以下哪幾個階段? ( )A.確定課程目標 B.根據目標選擇課程內容C.根據目標組織課程內容 D.根據目標評價課程E.根據學生選擇課程三、填空題1.在我國,課程具體表現(xiàn)為教學計劃、 和教科書。2.建立在不同的教育哲學理論基礎上的課程論及課程的歷史傳統(tǒng)叫 。3.教學目標是課程目標的進一步具體化,是指導、實施和評價教學的 是師生在學科教學活動中預期達到的 。4.教科書的編排形式要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符合衛(wèi)生學、 、 和美學的要求。5. 既是課程設計與實施的終點,又是課程設計與實施繼續(xù)向前發(fā)展的起點。四、簡答題1.教學任務包括哪三個方面?2.簡述研究型課程的基本內容。五、論述題試論述教科書的作用。

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我國中小學的課程-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10-15 21:00:46我國中小學的課程一、教學計劃1.教學計劃的意義和基本內容教學計劃是課程安排的具體形式,是指根據教育目的和不同層次和類型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由教育主管部門制訂的有關學校教學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它對學校的教學、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方面作出全面安排。教學計劃體現(xiàn)了國家對學校的統(tǒng)一要求,是辦學的基本綱領和重要依據。教學計劃的基本內容:學科設置;學科順序;課時分配;學年編制和學周安排。2.我國中小學教學計劃的改革①建國時期,中小學教學改革的重點放在教學計劃、教學內容的改革上,改革了理的課程與教材,制訂了新的中小學教學計劃,改編了教學大綱和教科書,從而改變了舊的課程的思想政治方向,充更新了基礎知識,提高了科學性。②在1958年的 教育革命 中,由于片面強調勞動和參加社會實踐,消弱了科學文化基礎知識的教學,導致教學計劃混亂,教學質量嚴重下降。③1961年后,中央對教學計劃進行了調整,強調學校以教學為主,明確規(guī)定了教學與勞動的時間。④在1996年開始的 文化革命 中,學校教學遭到踐踏,標榜階級斗爭是主課,并以生產勞動和狹隘的實用知識取代各科系統(tǒng)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的科學,大大降低教學質量,貽誤了一代人的健康成長。⑤1976年粉碎 四人幫 后,隨著教育工作中的撥亂反正的進行,教學改革又重新蓬勃開展起來。⑥1981年,我國又公面了一套新的教學計劃,修正了過去的缺點,并陸續(xù)發(fā)面了一些適當降低要求的靈活性措施。3.義務教育全日制中小學教學計劃的制訂特點:①整體性②統(tǒng)一性和靈活性相結合③全面性二、教材的編寫1.教學大綱的意義、結構與作用教學大綱是根據教學計劃,以綱要的形式編寫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教學大綱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2.教科書和視聽教材的意義和作用教科書,又稱課本,它是根據教學大綱編寫的教學用書。它以準確的語言和鮮明的圖表等,明晰而系統(tǒng)地闡述教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教科書一般由目錄、課文、習題、實難、圖表、注釋、附錄等部分構成。教科書是學生在學校獲得系統(tǒng)知識、進行學習的主要材料,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教師講授的內容,也便于學生預習、復習、做作業(yè)等。教科書也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它為教師的備課、上課、布置作業(yè)、檢查評定學生的知識等提供了基本材料。3.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①在內容上要做到科學性、思想性、用性的統(tǒng)一②在教材的編排上,要做到知識的內在邏輯與教學法要求的統(tǒng)一③教科書的編排形式要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復習思考題1. 試述課程和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科書的概念。2. 試分析教育歷上幾種課程論的得失。3. 當代國外課程改革的共同趨勢是什么?4. 試述我國課程編訂的原則。5. 請對我國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教學計劃加以評述,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6. 請結合所學專業(yè)談談本門學科教學大綱和教科書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