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基于現狀,你必須有一個清晰的思路。思路決定了你現在需要做什么,現在所做的又決定了你未來的發(fā)展。上述材料說明( )。
A. 意識決定物質 B. 意識具有能動作用
C. 實踐的作用不能忽略 D. 人的實踐過程就是認識的過程
7. 在人與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與世界同時得到了改變,并獲得日益豐富的內容。造成這一變化的基礎是( )。
A. 自然界自身的運動 B. 人的意識的能動作用
C. 人的實踐活動 D. 工具的制造與使用
8. 久旱缺雨時,下雨對莊稼生長有利;雨澇成災時,下雨對莊稼有害。這說明( )。
A. 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無條件的 B. 事物的運動是客觀的、絕對的
C. 事物的聯系是現實的、具體的 D. 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在事物的內部
9.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深入發(fā)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我國發(fā)展面臨新的戰(zhàn)略機遇。從唯物辯證法的角度看,“機遇”指的是( )。
A. 原因 B. 現象
C. 偶然 D. 可能
10. 宿命論,按照歷史家黑爾默·林格倫說法:“似乎人把某件結果看成是由未知的力量促成,且無可避免,任由其順理成章發(fā)生,然后人就把‘神’、‘命運’或‘機遇’冠以神跡來解釋。”從哲學上看,宿命論的錯誤在于( )。
A. 否認人的自覺活動,夸大歷史規(guī)律的必然性
B. 否認歷史規(guī)律的必然性,夸大人的自覺活動
C. 既否認人的自覺活動,又否認歷史規(guī)律的必然性
D. 否認歷史規(guī)律和自然規(guī)律的差別
6.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世界的物質性、實踐與世界相關知識。物質決定意識。A項錯誤;通過對題干的分析,可以得出材料要強調的是在具體地從事實踐之前,人們的意識就已經構思出實踐的過程和結果了,而接下來就是圍繞著這個構思去具體地實踐。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意識具有能動作用”,可以對客觀的勞動實踐進行指導。B項正確;題干強調的是人的實踐受意識能動作用的指導,從而突出意識具有能動作用,并沒有涉及實踐的作用以及實踐過程特殊性的描述。C、D項不符題意。故選B。
7.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實踐與世界相關知識。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世界的社會性的物質活動,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是人與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人通過實踐這種中介性活動,實現了對物質世界的觀念把握和實際把握,既形成了人的主觀世界,又創(chuàng)造出一個人類所生活的世界。故選C。
8.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世界的聯系與發(fā)展相關知識。事物的普遍聯系是無條件的,事物的具體聯系是有條件的。世界上任何具體事物、現象的存在,無不依賴于一定的條件,隨著條件的改變,事物和現象之間以及事物現象內部各要素之間聯系的性質和方式也要發(fā)生變化。“下雨好不好”只能與莊稼需不需要這一條件聯系起來才能回答,題干材料說明了事物的聯系是現實的、具體的。故選C。
9.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世界的聯系與發(fā)展相關知識。必然與偶然是揭示事物產生、發(fā)展和衰亡過程中的不同趨勢的一對范疇。必然是指事物聯系與發(fā)展中確定不移的趨勢,在一定條件下具有不可避免性。偶然是指事物聯系與發(fā)展中不確定的趨勢。所謂機遇,從廣義說泛指一切偶然,從狹義說則是指對事物存在和發(fā)展起積極作用,特別是對人有利的偶然。在我們的認識和實踐中,必須重視事物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和發(fā)展趨勢,并以此為依據制定我們的目標和計劃,同時也要充分估計到各種偶然因素的作用,善于敏銳地識別和把握機遇,在實踐中達到預期的目標。故選C。
10.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世界的聯系與發(fā)展相關知識。宿命論指人生中早已注定的遭遇,包括生死禍福、貧富貴賤等或者相信一切事情都是由人無法控制的力量所促成的。相信宿命論的人認為人間發(fā)生的每一件事都是注定的,由上帝或上天預先安排,人無法改變。這就否認了人的自覺活動,夸大了歷史規(guī)律的必然性。A項符合題意;宿命論一方面否定了人的自覺活動,而不是夸大它;另一方面并沒有否定歷史規(guī)律的必然性,而是夸大了規(guī)律的作用。B、C項不符題意;題干并沒有涉及歷史規(guī)律和自然規(guī)律的差別。D項不符題意。故選A。
推薦閱讀:
2025軍隊文職考試公告時間|報名時間|筆試時間|考試信息匯總
推薦查看!
軍隊文職公告 | 軍隊文職資料包 | 軍隊文職報考指南 |
軍隊文職25年筆試課程 | 軍隊文職歷年考題 | 軍隊文職歷年分數 |